查看原文
其他

​何品晶:双循环背景下城市固废治理面临的挑战——见微知著,以塑料废物为例

刘琪 E20水网固废网 2021-04-27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品晶在2020(第十四届)固废战略论坛上做了《双循环背景下城市固废治理面临的挑战——见微知著,以塑料废物为例》主题分享,深入剖析双循环背景下城市固废治理面临的挑战。


来源:中国固废网     整理:刘琪

阅读


何品晶:疫情期间生活源固废应急管理方法及技术探讨
徐海云:收运处理体系完善程度决定塑料垃圾污染治理水平
塑料:扼住地球呼吸的“白色污染”,何去何从
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今年以来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品晶在2020(第十四届)固废战略论坛上做了《双循环背景下城市固废治理面临的挑战——见微知著,以塑料废物为例》主题分享,深入剖析双循环背景下城市固废治理面临的挑战。


何品晶


在一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大家都在关注新的问题、新的技术、新的发展动态。如目前,国际固废领域著名学术期刊”Waste Management”在做关于塑料类废物创新处理技术的特刊,国际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 》也在做关于城市生物质固废创新处理技术的特刊。


何品晶简单介绍了一些我国近期关于固废的最新政策,其中,包括《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我国从2017年的部分禁止已经过渡到2020年的全面禁止进口废物;很重要的十二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习总书记在12月12号全球气候峰会上再次承诺,我国对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新的承诺。


下图是对于双循环的一些简单介绍。何品晶指出,未来我们面临的全球化将会和我们曾经熟悉的全球化完全不一样。


向前回溯城市固废管理的历史。实际上从商朝开始,对于乱扔垃圾的惩罚就已经存在。先秦时期,就有专职环卫工人。唐朝时期,唐律中也存在对于乱扔垃圾行为的惩罚。宋朝时期,我国就有专门的环卫部门。可以看出,垃圾管理经历了非常长的历史。城市固体废物治理一直以来的目的是保障环境的安全,从而达到保护人类健康、以人为本的目的。在可见的未来里,我们还要考虑碳减排的要求。未来会怎么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以上内容出发,何品晶重点以塑料废物的治理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介绍,欧盟在1994年就开始实行《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指令》,2018年实行了《欧洲循环经济中的塑料战略》。2019年颁布了《一次性塑料指令》,这个指令由于疫情的原因暂时还没有实施,应该会在疫情结束后加快实施。总体来说,欧盟国家对于塑料废物非常关注。


我国2005年即实行《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对于进口废物中的废塑料做了标准规定。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也就是限塑令。2017年开始部分禁止洋垃圾进口,2019年发布了新的限塑令,即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指出“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增加绿色产品供给,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2020年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录》。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修订版)通过施行,固废法中第六十九条明确指出“国家依法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目前,已有20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关于禁塑实施的细则或者征求意见稿,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地。11月24日,《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发布,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以及禁止我国境外的固体废物入境倾倒、堆放、处置。


塑料废物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是一个市容问题吗?是一个环境问题吗?是一个资源问题吗?因为塑料废物的产生会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类能源,会造成资源的不可持续。塑料废物的问题是一个生态问题吗?它是一个安全问题吗?还是塑料废物的问题同时都是上述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才能决定我们对塑料废物采取怎样的措施才合适。


如果塑料废物的问题仅是一个市容问题,是不是垃圾清运系统100%覆盖就可以保证塑料废物问题的解决?


如果塑料废物的问题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是不是塑料废物100%焚烧减量就可以解决?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非常高,主要通过焚烧和填埋途径。目前,我国焚烧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量已经超过卫生填埋处理量。



品晶指出,从回收利用塑料废物来看,塑料类制品中很大一部分是可回收的,如塑料瓶可回收利用成为一些基本原料,可再进一步处理生产各种织物。这些技术已经趋于成熟,那么是否这样就可以解决塑料废物的问题呢?


其实,塑料废物的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单一问题。塑料是人类近一个世纪以来非常伟大的发明之一,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替代了。比如每年的双十一,垃圾站一天就可以收到包装垃圾100吨以上。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连续若干年的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显示,塑料类废物在整个生活垃圾中的占比是不断增加的,即便我们加强了垃圾分类、加强了可回收物的回收。我们必须直面这样的事实,我们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塑料制品。



根据多伦多大学的一个研究成果显示,2016年陆源塑料向水环境排放量高达1900至2300万吨。有三个主要因素导致塑料制品的使用增加,一是人口增长,二是经济发展,三是我们现有的经济对于化石类资源的依赖。根据估算,即便我们减少塑料产量5-10%、固体废物的合规处理率提高到70-90%、环境中塑料垃圾的清理率再提高10%,到2030年陆源塑料向水环境的排放量仍要接近于2016年一倍的水平。塑料污染问题还是十分严峻。



塑料碎片能100%收起来吗?如果我们不能完全收集塑料碎片,在自然环境下,塑料碎片一定会越来越小,永远也收不回来了。


下表是世界部分国家的堆肥标准,主要以欧洲为主,其中,最严格的是德国,大于2毫米的塑料颗粒必须少于千分之5。以2毫米为标准,是因为从生活废物中进行分类,可分的最高标准就是2毫米。从这些标准来看,塑料废物不仅仅是一个视觉污染问题。目前,我国还缺乏这样的相关标准规范。


这是近几年的一些研究成果。目前发现微塑料污染无处不在,包括饮用水、盐、糖、袋泡茶、酒精饮料等,几乎无处不在。也有很多报道推算,全球平均每个人每周要吃掉五克塑料微粒,相当于一张信用卡。


近年来,研究也持续关注微塑料污染的危害,包括微塑料进入土壤系统后的影响,将会造成食物减产。为了保持现有的粮食或者食物的供给,就需要多用水、多用化肥,采取多种措施。这就会进一步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碳排放、资源的过度开发等。


微塑料进入人体的话,会发生什么?何品晶介绍,通过对老鼠的模拟实验,去年的这篇文献研究发现,微塑料进入老鼠体内后,会对它的神经系统造成代谢紊乱,也会造成肠道功能障碍,带来一系列的后果。2020年也有些文章,进一步研究微塑料进入人体后对于人体的影响。微塑料可作为微生物的栖息地,进入人类的肠道系统后,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微塑料对于人体的影响还在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



固体废物合规的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是否能杜绝微塑料?何品晶的团队做了一个研究,塑料类废物进入卫生填埋场后,经过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也会逐渐变小。欧盟关于塑料控制委员会的主席对这篇文章做了评价,认为这是在生活垃圾源处理领域中第一篇正式发表的文献,表明垃圾填埋过程中和渗滤液中是有大量微塑料存在的。



再看一下焚烧,焚烧会产生炉渣,对于炉渣的性质检验包括热灼减率指标。何品晶的团队也做了一些分析研究,发现炉渣中也是存在微塑料的。同时,团队还在研究堆肥、厌氧消化等处理方式是否会造成微塑料的产生。总体来说,各种合规的处理处置方式或者回收利用过程当中,都会产生微塑料。



何品晶介绍,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比较了流化床焚烧和炉排炉焚烧两种技术,也比较了垃圾分类之前和之后对于炉渣中微塑料产生特征的影响。以上海为例,上海干湿分类采用破袋投放。沾有湿垃圾的塑料袋进入其他垃圾,虽然焚烧的塑料袋或者塑料制品的总量是增加的,但是炉渣中的微塑料却是减少的。这个有趣的发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下图是微塑料从产生到使用到最后的一个过程图。大家发现进入使用过程后,微塑料的产生途径就变得很复杂,特别是进入环境后,不管是合规的处理还是非法的丢弃,都会带来非常复杂的过程。



微塑料是一个局地的问题吗?2019年底有一篇文章研究表明,包含微塑料的小颗粒,能够在空气当中输送100公里以上。何品晶团队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正在撰写中。结果显示微塑料绝不是一个局地的问题。


那么是否回收利用就可以杜绝微塑料的产生?实际上,塑料回收利用后如果做成衣物,但是在衣物洗涤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微塑料。


上海市环科院发表过一篇文章,通过对上海市水体的研究调查,有助于解析水生微塑料受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通过WWF(排水管网雨水溢流)排放的微塑料的年负荷量为8.50E14 p/年,大约是通过当地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排放的6倍。区域水体微塑料浓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重工业>商业/公共/娱乐>农业/轻工业>农业>居民区。


下图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行业,其中,废物排第四。塑料也是碳排放的重要贡献者。


通过对塑料全过程的碳排放研究,塑料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要小于处理过程的碳排放。


生物可降解塑料能解决问题吗?生物可降解塑料真的完全降解了吗?是不是变成了更多的微塑料?有没有添加剂的问题?全球塑料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替代率怎么样?制造过程碳排放怎么样?价格如何?这些都是有待回答的问题。


最后,何品晶总结,虽然看起来微塑料的产生不可避免。但是有一条是肯定对的,减少对于塑料的使用是肯定对的,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希望行业共同思考塑料类废物的控制路在何方。



告别十三五“收官之年”,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E20环境平台特别推出环境产业“回首十三五,展望十四五”视频专访,面向环保企业,一同立足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今天,为大家带来苏伊士亚洲地区首席执行官 STEVE CLARK 郭仕达的采访视频。后续还将为您播出更多业界影响力企业的“十四五”展望,敬请关注!


论坛相关报道陈瑛:“无废城市”试点初步进展
内核破茧 · 共生迭变——2020固废战略论坛在京开幕傅涛:固废产业的“双百跨越”中国环保周康:“1211”格局已形成,四轮驱动共绘“十四五”固废蓝图王凯军:2020 是有机废物厌氧处理技术发展元年上海环境王瑟澜:深耕“2+4”业务领域,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再发力
康恒环境焦学军:环保节能,科技先行
戴昕:垃圾分类下,万德斯的厨余垃圾资源化模式探索中持绿色李彩斌:综合解决区域有机废弃物,构建未来生态农庄三峰环境彭泽均:焚烧发电与渗滤液双管齐下,技术实力助力产业延伸发展
戴小东:“十四五”期间 首创环境将集中发力“轻资产模式”
普拉克张品:垃圾分类政策下的厨余末端处理技术实践与思考恩萨廖华平:以装备技术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用系统思维解决固废资源化痛点徐海云:垃圾焚烧要健康发展,钱从哪里来?!浙能锦江环境韦东良:新聚变、新发展中环洁陈黎媛:服务精益求精 “硬核”蓄势待发
洁绿环境赵凤秋:“一根针捅破天”,十年耕耘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周传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多维绩效评价、问题与展望
维尔利王亚东:探索城市分类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新路径
蓝德环保张新:县域有机固废协同处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天义:勇敢地走出舒适区 环境产业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百沃星联陈湧:“分布+集中”厨余垃圾新技术工艺的应用实践
深能环保钟日钢:提高“七种能力”建设 走出固废治理新路子
建昌环保魏新庆:新形势下,填埋场的功能转变及价值重建
绿色动力乔德卫:迈入新征程 迎接新变革朗坤环境冯欣诚: 有机垃圾协同处理工艺助力垃圾分类体系建设
金海年:从国际局势和中国经济变化,看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
近期热文    






专访苏伊士CEO | 获两家私募基金支持,合并案再现转机
5.2万亿土壤修复空间落地难,刚起步就逢建筑央企纷纷抢道
致青春!2020(第十八届)水业企业评选如期而至三个重点看“城发环境+启迪环境=黄河环境”重磅 | 污水资源化新政对工业企业有什么影响

十二月热文,欢迎点击阅读




四川省环保产业集团来了!(15254)

2020固废&环卫十大影响力企业等11大榜单出炉(12867)

王凯军:2020 是有机废物厌氧处理技术发展元年(9106)

进水超标出水免责与否,环境部新文件给说法(8147)

光大国际正式更名为光大环境(7837)

帝都双雄拟合作成立16亿北创基金  (7803)

王洪臣解读环境部最新文件: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是否免责?(6854)

中建四局水务环保事业部正式揭牌   (6470)

中持股份实控人或变更 28日起停牌(5524)

继往开来,康恒环境迎来实力新股东!(5496)


备注:括号内为点击量,统计时间截至1月7日16:00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汪女士微信:zp234268。


编辑 |汪茵、陈伟浩

统筹 | 李晓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